在东海万米高空,发生了一场震撼的空中对决——中国的歼-16重型战斗机与美国F-35隐身战机在“刀尖上的舞蹈”中展开激烈对抗。随着歼-16的火控雷达成功锁定两架F-35的目标配资之家,这场空中较量的结果已经悄然显现——中国空军凭借先进的体系作战能力,重新定义了现代空战的规则。
这段视频的曝光非常罕见,尤其是在以“真实”报道为主的央视。今年国庆期间,央视不经意间披露了这段东海“驱离”影像。在这段画面中,李超驾驶歼-16战机,在与美军飞机仅10到15米的极限距离下,以180度直下俯冲后,再次完成一记180度的“倒飞绕顶”战术动作,紧紧锁定两架F-35。最终,美军不得不释放干扰弹并匆忙撤离,经过50分钟的对峙,战局才得以平息。
展开剩余75%歼-16能够压制F-35的关键在于中国空军的体系作战优势。当F-35试图凭借隐身性能悄无声息地接近我国领空时,中国的地面米波雷达早已探测到其微弱的信号,空警-500预警机迅速建立了跟踪轨迹,而055型驱逐舰的舰载雷达则提供了海上补盲。这种“空天地海”一体化的探测网络,让F-35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从“高尔夫球大小”迅速放大到“篮球级别”。
歼-16搭载的氮化镓技术有源相控阵雷达,提升了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,其探测距离是传统雷达的2.5倍。更为关键的是,歼-16挂载的霹雳-15空空导弹,射程超过200公里,能够在F-35的AIM-120D导弹射程之外发动攻击。当美军飞行员试图通过“S形机动”来脱离困境时,歼-16凭借数据链接,从空警-500获取的目标信息,始终将火控雷达锁定在F-35驾驶舱的部位。
李超的飞行操作堪称极致。通过“倒飞绕顶”这一精彩战术,歼-16如同一把空中“刺刀”,紧紧锁定F-35的死角。当它进入F-35的上方,并完成70度俯仰角的调整,简直像在万米高空进行“空中拼刺刀”。这种操作背后,离不开飞行员每年200小时的高强度训练,尤其是对第五代战机的模拟对抗等课程的深入学习。
歼-16作为双发重型战斗机,具备12吨的载弹量和12个外挂点,远远超过F-35的8.3吨极限载荷。这使得歼-16能够同时挂载霹雳-15远程导弹、霹雳-10格斗导弹和反辐射导弹,形成“远近兼备”的强大火力。而在电子战领域,歼-16D的加入更是增强了整个作战体系。其机翼下的电子对抗吊舱可发射定向电磁脉冲,使F-35的雷达探测距离大幅缩短。在2024年的一次演习中,歼-16D成功模拟了瘫痪预警机通信链路的战果。
与F-35强调单机作战性能不同,歼-16更注重网络化作战。当歼-16锁定目标时,数据可通过“作战云”实时共享给歼-20、预警机甚至地面防空单位。去中心化的指挥模式,使美军原本打算通过击落长机瓦解中国空军体系的战术彻底失败。
此次对抗后,美军F-35在东海的活动频次下降了约30%。五角大楼在2025年《中国军力报告》中承认,中国在南海部署的远程雷达网已经能够“有效追踪低可观测目标”。
这场对峙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战术层面,还波及到了装备采购领域。日本暂停了F-35的增购计划,转而加速国产F-X战机的研发;韩国则要求洛克希德·马丁公司为F-35升级射程更远的流星导弹。这些反应表明,歼-16的成功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空中作战态势,也在重塑亚太地区的防务格局。
中国空军正经历从“国土防空”向“攻防兼备”转型的重要时刻。歼-16与歼-20的“高低搭配”,加上空警-500和无人机群的支持,标志着西太平洋制空权的争夺进入了全新的阶段。
这场东海对抗的胜负,不仅取决于战机的性能,更是体系作战的较量缩影。当歼-16的尾焰划过天际时,它传递的信息远比导弹射程更深远:现代空战已从单机格斗进化到网络化作战配资之家,而中国空军正通过实战向世界证明自己站在新战术的最前沿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益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